首页 | 学院概况 | 教务教学 | 科学研究 | 党建工作 | 创新创业 | 招生就业 | 学生工作 | 工程研究中心 |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务教学
 教务通知 
 教学动态 
 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教务教学>>正文
共研AI智慧课程,赋能西部教育“造血” ——《C语言程序设计》AI新形态教研西行项目圆满结项
2025-09-08 20:22  

近日,由新疆大学软件学院联合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西行办公室牵头的《C语言程序设计》AI新形态教研西行项目结项会顺利召开。该项目由新疆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王博主持,恰汗·合孜尔教授为特邀专家,昌吉学院、伊犁师范大学、新疆理工学院、新疆和田学院等多所新疆高校及智慧树网共同参与项目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深化慕课西部行2.0行动,成功实现西部教育从输血造血的模式转变为疆内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树立标杆。

锚定需求破难题,搭建跨校协作平台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西部高校计算机课程面临优质资源不均、教师教研能力待提升、区域协同不足等问题。为此,项目以共研、共建、共享、共创为核心,旨在打造基于AI智慧课程的疆内高校教育共同体。

20241220日,项目启动会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召开,新疆大学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田生伟主持会议,特邀专家恰汗·合孜尔教授强调,项目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关键举措,需以创新激发学生兴趣,培育实践型人才,为项目推进奠定方向

多维活动强支撑,夯实教研实践基础

在项目实施进程中,多方主体协同开展系列递进式活动,为教学创新构建起坚实保障体系。智慧树网聚焦技术赋能,组织智慧课程建设及应用培训,通过直观呈现 AI 技术在C语言教学中的多元应用场景,深度解析课程建设与运行机制,助力教师高效掌握 AI 教学工具;同时推出「师说」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直播系列,新疆大学软件学院项目负责人王博教授于其中分享 AI 新形态教研西行的建设经验与辐射价值,为高校课程体系优化、师资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新疆大学软件学院则从教研与教学实践两端发力。在教研领域,新疆大学马梦楠、何晓冰等老师通过教学教研活动,结合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教改及一流课程申报成功案例,拆解关键流程与要点,拓宽教师教研视野;在教学实践层面,王博教授主讲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章节同步课堂,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 4 所高校学生 “同上一堂课”,突破地域限制,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成果丰硕显实效,师生能力双提升

项目落地以来,成效显著。在高校协作层面,各院校通过交流分享,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逐步形成疆内高校教育共同体,为跨领域合作奠定基础;教师能力方面,通过经验学习与实践,教师对AI教学应用、教改申报的认知深化,教学理念与方法迭代升级,课堂质量显著提升;教学模式上,AI课程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同步课堂实现资源共享,创新线上+线下”“AI+教师混合式教学形态,为其他课程改革提供示范学生反馈更印证项目价值:304份有效问卷显示,97.03%学生对同步课堂满意,96.71%认可智慧课程线上资源;超88%学生认为线上资源丰富,80.59%青睐知识点学习功能,58.55%表示能通过课程有效掌握知识点关联,54.93%认为课程助力攻克学习弱点。同时,学生也表达了对多样化教学形式的期待,71.71%倾向教师讲授,69.08%喜欢小组讨论,39.47%希望增加校际任务PK环节。


此次项目的发起,是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下慕课西部行2.0行动的深化需求——针对以往西部教育帮扶中“输血”为主的局限,联盟西行办公室与新疆大学软件学院携手,以“提升西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构建自主发展‘造血’机制”为核心目标,通过跨校团队共研共创,探索新形态智慧课程的教研与教学路径。从启动会明确方向,到智慧课程培训、主题教研、同步课堂、师说活动的有序落地,项目不仅搭建了疆内高校协作的坚实桥梁,更以 AI 技术为纽带,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教师能力提升、教学模式创新的多重突破,成功打造了“资源共建、经验互通、成果共享”的教育共同体。这一实践既响应了国家推动西部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号召,也为后续同类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西部方案”,为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关闭窗口